本报讯(刘汝欣 记者何晓)19日下午,由济南大学《我国食文化资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组、中国食品报社、中华传统好食品联盟及相关企业起草制定的《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团体标准审定会在北京召开。该标准是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联标联〔2016〕109号),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立项并管理。
中华传统好食品是由中国人创造发明,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反映地方和(或)民族特色,生产历史悠久,在国人的饮食发展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健康养生价值,一定的社会认知、认同度的食品。
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台湾交通大学等7位标准化及行业专家参加了审定。会上,济南大学张炳文教授作为项目主持人对《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和标准文本做了全面阐述。
专家组认为《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送审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促进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国传统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会评审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逐条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
企业代表山东东阿百年堂阿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桂会琳女士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可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争创国际名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带有中华传统元素的食品馈赠友人,将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李振中在随后的总结会上指出: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我国传统食品企业搭建一个科学、透明的技术交流平台,有助于中国传统食品的质量提高,有助于产品向国际品牌化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特色传统食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助于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食品报社、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行业部部长助理乔珍珍等人员作为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审定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回归,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又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民族特色鲜明、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