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教育培训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教育培训 > 详情

中国建材报刊发《笃行致远》书评

发布时间:2017-11-14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中,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家改革创新的故事是最让人难以释怀的章节。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昨天,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那些日渐成熟壮大的经济体和那些奋力坚守、锐意进取的国有企业家,都是浩瀚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历史是用来铭记和反思的,也是需要记述和品读的。由中信出版社近日出版、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所著《笃行致远》,便是一部难得的国有企业家成长自述。

  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108篇小故事,追忆了自己从一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领导者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沧桑岁月。“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这段宋志平用近40年企业实践丈量出的定义,正是对“笃行致远”最准确最凝练的概括。

  向前一步

  宋志平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的20多年间,他两次临危救困,先后带领北京新型建材总厂、中国建材集团绝地反击,上演反败为胜的逆转。担任央企领导人的15年间,他成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组整合8家央企、上千家民企,把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同时带入世界500强。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宋志平是怎样做企业的?他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他有哪些心得体会?在其新著中,我们读出一个明晰的答案:笃行。

  笃行,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邓小平同志曾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句话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格外意味深长。众所周知,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过程,很多改革都是由地方政府、一线企业家甚至是基层群众自下而上发起的,这就让改革具有了一定的试验性特征,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做企业只能是“干中学”,既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又要进行系统的创新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国企领导人,脱离了计划经济体制后,在面对改革中的利益纠葛时,在面对生产经营千钧重荷时,“笃行”二字就变得更为可贵。

  “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干事有风险,不干事风险更大。无论进行多少思考,开展多少研究,无论经受多少议论,遇到多少阻力,最终必须落脚在干事上,我们总要向前走一步。”靠着这种干字当头的务实作风、踏实态度,宋志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硬是在充分竞争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

  耐人寻味的是,与向前一步的果决不同,作者在书中把过往的经历故事化细节化,以涓涓细流般的笔触,将人生百味活脱脱尽呈纸端。其中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闷,如为解企业难题六日不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遗憾,如痛砍家电零售等非盈利业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刚毅,如重组遭质疑仍不改初衷;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惊喜,如艰难击败登门打擂的外企;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如连获两个世界500强喜报。这些极富画面感甚至戏剧性的故事读来鲜活生动,让人流连其中,心潮澎湃。

  

中国建材报刊发《笃行致远》书评(图1)

 

  砥砺前行

  《笃行致远》既是企业家的个人故事,又带有基于时代、行业、企业的深刻反思。在这部17万字的书稿中,中国经济的变迁与繁荣、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家的成长与命运,三条线索紧密交织,勾画出中国企业家砥砺前行上下求索的时代图谱。如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我们不妨沿时间轴线,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入门、洗礼、登场、领军、提升”五部曲。

  入门:1979年-1982年。这一阶段,对企业尚懵懵懂懂的宋志平,第一次震惊于中国与世界距离之遥远。他在书中对自己头回出国的见闻不吝笔墨,旖旎的风光、自选超市、现代化工厂、为省钱闹出笑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落笔,实则是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界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开端,继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大量引进技术设备并努力实现赶超的序幕。

  洗礼:1983年-1992年。这一阶段,宋志平从技术员转做推销工作,在10年的摸爬滚打中经受了市场化商业文化的彻底洗礼。在此期间,身为国有企业的北新第一次与乡镇企业、个体企业正面交锋。这些滋生于体制外的经济体,依靠低廉成本和灵敏的市场反应,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引发了宋志平的深思与遐想。早期的市场历练,为其日后抛弃“等靠要”思想,坚定推行市场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埋下伏笔。

  登场:1993年-2001年。这一阶段,身为厂长的宋志平带领北新成功脱困,开始了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进入以抓大放小、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全新阶段。在国企亏损面达四成的大背景下,他顶住重压,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方法、推动改制上市、确立以厂为家文化等措施,带领北新逃过破产的命运,一路成长为绩优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日货横扫全球的年代,视艾柯卡为偶像的宋志平,开始系统学习日式管理,并读完了MBA课程,2002年又拿到管理工程博士学位。可以说,其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企业为学实践,20多年前已悄然起步。

  领军:2002年-2010年。这一阶段,担任中国建材集团一把手的宋志平,独立人格和领军意识进一步苏醒。在“第一第二”战略和充分竞争市场的倒逼下,他带领企业纵横捭阖,成功转战水泥等大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从草根央企到世界500强的跨越。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并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特色理念,“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等混改经验,以及积极进步型董事会的治理模式,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同时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的五年里(2009-2014),这些经验得以成功复制。

  提升: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建材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且在多领域跃居世界第一。凭栏远眺,宋志平清醒地认识到身为领跑者的历史责任以及企业盛景背后的潜在危机,其作为思想者的潜质被空前激发。对内,带领企业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深化改革试点,布局“三条曲线”,谋求“四大转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从大到伟大”新长征。对外,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进步、行业健康紧密相连,深入研究经营哲学、文化传承、气候变化、管理教育等问题,为建立中国企业新商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奋力鼓与呼。这种俯天仰地的精神境界、融会贯通的文化自信标注出中国企业思想的新高度。

  家国情怀

  翻阅《笃行致远》一书不难发现,作者在详述企业经历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看,情怀是精神归宿,是理想追求,是人生志向,笃行是自觉实践,是外在呈现,是行为状态。两者的高度融合,构成了一道别样的文化品格。

  家国情怀,即《礼记》中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也是“内圣外王”哲学的集中体现。内圣,是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外王是指发挥人的社会功用。家国情怀的内涵,就在于把个人与天下、修身养德与经世济民真正结合起来,实现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双重追求。以身载道,更需践之于行。要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信念,只能是:思想上永远探索着,实践上永远行动着。

  把家国情怀熔铸到企业家精神之中,是中国企业家特有的文化徽记。宋志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企业家不应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境界。企业家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大的升华。“企业家要把培育优秀企业作为神圣使命、崇高荣誉和毕生追求,不懈怠、不停留、不空论、不恋功,尤其是国企领导人,更要埋头苦干,淡泊名利,不问收获只为耕耘。”这种一以贯之的厚重情怀,正是宋志平践履笃行,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最强大驱动力。

  时代的潮流奔涌向前,在近40年的企业生涯中,宋志平不疾不徐,默默坚守,始终保持谦逊笃定的人生态度。痴迷读书的偏好、善抓商机的敏锐、苦干实干的韧劲、孜孜以求的匠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格局、寻找前卫思想的执念、勇于负重致远的隐忍力……这些禀赋品质,让他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正如他在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在历史的长卷中,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几经商海沉浮,几多灰飞烟灭,而饱经磨难之后终能有所建树者,其共同点就是笃行致远,正所谓“行者无疆”。

  从过往的企业实践中走来,宋志平对笃行之于当下和未来的意义更加明了。总书记指出,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身上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跋涉中,中国企业家必须砥砺前行。”

  笃行,方能致远。

上一篇:山东省甘肃商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庆典活动在青岛隆重举行
下一篇:青春励志题材电影《青春如棋》新闻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更多>>

名人专访

更多>>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西安新城西部信息与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上西部网 CopyRight © 2014 备案号:陕ICP备2022014280号-1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7402878  投诉电话:13659258318  微信号:13389224618  QQ:2651333931  投稿邮箱:wsxbpt@163.com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