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教育培训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教育培训 > 详情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都“社会创新人才研修班”汶川十年祭

发布时间:2018-04-02

  

IMG_9582.JPG

 

  十年荏苒,羌山复绿。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3月31日,成都“社会创新人才研修班”三十余人重回汶川映秀,回到映秀看看十年前自己开始公益之路的地方。

  

IMG_9577.JPG

 

  “过去的有些事不想再忆起,想起来就是痛!十年前我在部队,是第一支到达映秀镇的部队,主要任务是调查物资需求,呆了十分钟就离开了这里,将现场情况紧急向部队汇报后,大批量的物资随后就送了进来。”朱鹏满含泪水说道,“十年后再次来到这里,看到无名志愿团队的相片,那是在一起无怨无悔地奋斗了六年的团队,而现在因为团队没有经济支撑队员迫于生存压力已经五零四散了……”

  

微信图片_20180402171857.jpg

 

  “从进入这个地方,我眼泪就一直在流,到了博物馆身体就一直在发抖。十年前灾难发生后,我第一时间从家里购买了大量食品送来灾区,灾难现场现在想起来都后怕。我在灾区志愿服务了3个月后,果断放弃了在城市高中教师的工作到灾区做了四年的支教老师,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物质,需是心理创伤的修复。”童娟泣声说道。

  

IMG_9622.JPG

 

  “我刚才一直在看这些志愿者团队的照片。我和在坐的多位都曾经是这些无名志愿团队里的一员;走到今天,实在是太累太累了。而现在,我希望我们的各个团队都能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把志愿精神传递下去。”邓红哽咽地说道。

  

IMG_9675.JPG

 

  这次回来到当年他们开始做公益的这块土地,学员们感慨万分:十年了,中国公益界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年。这十年里,有多少公益人是因为当年的汶川地震的救援,才知道什么是公益;而十年里,又有多少公益人因为经济、组织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迷惘无助。

  

IMG_9558.JPG

 

  汶川震后十年,学员们看到新城镇拔地而起,映秀博物馆却依然停留在十年前被震毁的景像。博物馆的入口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几个大字是用钢筋编织而成的。那些钢筋都来自地震灾区损坏的房屋。那所震惊世界的石钟上的指针停在了14时28分,十年间没有走动过。

  昔日连片的板房挨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城镇,以及蹒跚起步的新生活。开馆十年了,逾百万观众到访这里。学员们沉默驻足,有人平静地复述自己在地震时的经历,有人不愿抬头回忆过去,有人望着文物掉泪,还有人给博物馆送上鲜花。

  

IMG_9574.JPG

 

  “有关地震的记忆如果不妥善收集保管,也许只能存在几天、几十天,但在博物馆里,它们能保存十年、百年甚至上千年。”从十年前那场特大灾难地震中活下来的导游敏妹说。当她得知今天她所带的队伍是十年前的志愿者公益团队,她满怀感恩,眼含泪水多次向大家鞠躬谢意。“我一定用最真挚的心为大家服务,感谢大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比起一个个数字,她更愿意让观众看到地震发生时每一个家庭的遭遇。

  

IMG_9617.JPG

 

  敏妹是当年地震中活下来的幸存者。她已经渐渐忘记了黑暗和震房、尘封了地震时的无助和绝望,慢慢开启着新的生活。只是,在讲解到自己熟识的亲友时,她会不自觉地掉下眼泪,并不停的对学员们说:“人,活着就是最好的,钱并不重要,活着才好,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映秀镇现还有六千余人,皆以第三产业为生。

  

IMG_9628.JPG

 

  十年过去了,学员们很少回忆当年救灾的细节。有的是生活太忙碌想不起回忆,有的是不愿回忆,有的是在公益路上因为各种的压力慢慢忘记了为何做公益……但这些曾经的志愿者、援助者,不论生活的多么纸醉金迷,一旦来到这里,都会静静地盯着不同的文物驻足观看,悲痛伤感从心涌起。一个个学员开始诉说当年他们的经历,回忆的盒子慢慢打开了。

  

IMG_9663.JPG

 

  “去帮助别人,从未想过自己。”来自唐山的一位学员说。十年前他虽未参加四川地震的救援,但他从小就听自己的母亲说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救援。“这也是我们这个组织从2012年到现在,在没有一分经费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个精神一起传递下去,我们要把这个精神传递到大江南北”。三天的学习生活,对他来说解决了他近几年来的困惑:“最开始就是‘愤青’,就是报着一腔热血去做的公益,但现在我明白了,要想把自己想做的事做的更大的话,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创新,还需要头脑风暴。”

  

IMG_9613.JPG

 

  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社会创新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人张雷表示,中国公益发展十年,让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走上了民间公益之路,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模式是走不远的,我们心酸地看到了众多的公益人迫于生活的无奈忍痛离开了热衷的公益行业。从去年开始,我们学院围绕“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推出了《社会企业创新孵化研修班》,今年又推出了《社会创新人才列研修班》,目的是要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跨界合作,用社会企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用社会创新思维实现智慧公益,这样公益才可以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

  

IMG_9563 - 副本.JPG

 

  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人员表示,这次社创班的学习与重返映秀行,给予迷茫而困惑的公益路指引了新的方向。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大家将担任首批重拾信心的火炬手,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号召全国社会组织负责人到汶川,重新找回公益的初心与力量,用可持续发展创新公益的模式再次起航!

  200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018,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字:刘靓 摄影:宋红岩

上一篇:重磅签约!北京信博建科与中装协供需工作委员会携手作大文章
下一篇:中国都市新闻网 —— 打造读者最值得信赖的网站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更多>>

名人专访

更多>>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西安新城西部信息与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上西部网 CopyRight © 2014 备案号:陕ICP备2022014280号-1 邮编:710016
联系电话:029-87402878  投诉电话:13659258318  微信号:13389224618  QQ:2651333931  投稿邮箱:wsxbpt@163.com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