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旅游养生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旅游养生 >

饭后“一不要”,睡前“二不要”,肝脏好得不得了

发布时间:2020-12-02 16:44

饭后“一不要”,睡前“二不要”,肝脏好得不得了

现在,肝病已经是中国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损伤等,都已经是常见、常听到的病症。肝脏有着“人体将军”之称,俗话说:养肝就是养命!可见,肝脏对人们来说有多重要。

 
肝脏,是身体内的重要器官,也是较为脆弱、容易患病的一个器官。生活中,抽烟、喝酒、熬夜、大吃大喝等都会导致肝脏受损。
肝病的发生几乎都和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肝病的早期,食物中的各种有害成分大量的推积,肝脏短时间内无法分解排泄,推积过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的病变。
保护肝,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酒是大敌,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酒是大敌,偶尔喝一点可以,但是你看那些天天离不开酒的人,肝多少都有问题。不管是何种酒,只要有酒精的酒,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是因为酒精被喝到肚子里之后,只有10%是在胃里消化,其他的90%都是要通过肝脏代谢的。而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会直接刺激、损伤肝细胞。
2
生气伤肝,尽量少生气
很多人生完气之后觉得十分不舒服,吃饭也吃不下,干什么都没力气。从中医五行上来讲,肝和木对应,就有树木的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喜欢舒展的生长,不喜欢被压抑着。
有时候我们常说一个人肝火旺盛,那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易怒的人。
3
肝脏怕累,注意休息
我们每天吃进大量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必须先到肝脏进行化学处理,变成人体需要的养分,再供生命活动所需。
如果没有肝脏的辛劳,人体内的大大小小的器官就会“饿”。如果暴饮暴食,对肝脏是巨大的伤害。

常言道“睡前两不要”,就是和肝脏怕累有关。
一、不要玩手机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睡觉前玩手机,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且越玩手机就越睡不着,但是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疲劳,损伤肝脏。
二、不要吃夜宵
很多人一到快10点就觉得饿,但睡前吃夜宵会导致消化不良,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肚子难受。其次还会增加肝脏负担,对肠胃也不好。
如果说已经有肝病了,在吃完饭之后,要静坐、闭目养神。闭目养神能养阴去燥,特别是饭后闭目20分钟,可护肝消食,饭后更应该闭目养神。
当人们在吃完饭后(尤其是午饭,因为午饭吃得一般都比较多),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饭后的10~30分钟内要保持静坐,之后再进行其它的活动,才能很好的做好养肝护肝,避免肝病的恶化。
养肝护肝方法:

一、推一推,肝经通
中医讲肝主疏泄,肝气一通,百脉皆通,然而肝气最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开心容易形成肝郁,肝气一旦郁结,就会更不开心。通肝经,重在一个“推”字。
1、推脚
先左脚后右脚,从脚背处沿着脚缝向脚趾的方向推,用点力气,让它有酸痛的感觉,每只脚各50遍。
2、推腿
坐下,先把左腿弯曲,膝盖放平,让双手掌交叠按在左大腿根部内侧,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各50遍。
3、推肘
让双手握拳,屈肘,肘关节用点力把肋部夹紧,然后做手臂伸直弯曲的动作,使大臂反复地在肋部充分摩擦,直至发热。
二、唱唱歌,很出气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当我们感觉肝气不舒的时候,会想高声呼叫,为什么呢?因为呼叫可以疏解肝气,让我们觉得舒服些。如果此时唱歌,也等于把心中的郁闷给疏解开了。
如果胃口不好,痛快地唱唱歌,一定会感觉胃口大开。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意,在声为歌”,因此,唱歌也可以疏解土之郁结,使得脾胃气机条畅。
此外,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会有节奏地加快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加速,增加气血运行,增加正气恢复的机会。
三、常饮玫瑰花茶
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当心情郁闷、脘胃胀满疼痛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时,用5~10克的玫瑰花,开水冲泡20~30分钟后饮用,有改善症状的效果。
四、餐桌的“疏肝药”
1、茼蒿
它是疏肝理气的首选食品。茼蒿具有行肝气,消食开胃,通便利腑的作用。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特别是肝郁气滞所致的善怒、频频叹气、胸胁胀痛等症状。
2、黄花菜
白居易有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萱草开的花就是——黄花菜。常吃可以舒解心中郁闷、除烦安神。
五、晚11点入睡,重要

要想养好肝,就不要晚睡!晚上11点钟你如果睡着了,很多小毛病是能睡掉的。睡不好的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改善:
1、坚持按摩
睡前搓揉涌泉,按摩足三里、太冲,坚持按摩,非常有效。
2、热水泡脚
泡脚三个原则,一是水要快淹没膝盖;二是水温要足够热,耐受为宜;三是要泡到身体微微出汗,让整个身体里的血液上下循环一遍,但是过之而不及,请大家在泡脚时合理掌握尺度。



(网上西部网)
 
上一篇:治好眼睛的两味药
下一篇:文旅部:拟确定西安大明宫等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更多>>

人物专访

更多>>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西安新城西部信息与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上西部网 CopyRight © 2014 备案号:陕ICP备15000786号 邮编:710016
网络部地址:陕西省政府大院鲁迅图书馆副一楼    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陕西工人报社3单元4楼
联系电话:029-87402878  传真:029-81624341  微信号:13389224618  QQ:2651333931  投稿邮箱:wsxbpt@163.com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